委員之聲

張學修副會長:投入“供給側改革” 提升港區功能

2016-03-10

 

投入“供給側改革” 提升港區功能

全國政協委員、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副會長  張學修

 

       “供給側改革”的提出並非是今年兩會的事情。自從去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這個概念後,經過政府的不斷深化,如今成為國家全力投入“十三五”建設,實現制度性深層次改革的工作重點。“供給側改革”指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,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重點工作,實現供需平衡向更高水準的飛躍。在剛剛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更將加強“供給側改革”作為第二項重要工作,將這項政策提升到更高層面予以強化。

 

       報告中指做好“十三五”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必須著力把握好三點:一是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。發展是硬道理,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;二是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。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,突出抓好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”,既做減法,又做加法,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;三是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,要推動新技術、新產業、新業態加快成長,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。

 

       當中“供給側改革”是一大要點,通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完善機制,達到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目的。因此“供給側改革”是“治本”之舉,是國家經濟從粗放向集約、從簡單分工向複雜分工的高端形態推進的必然選擇,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“必殺技”。香港作為國家轄下的重要一分子,不僅在自身發展上同樣面臨產業結構問題,“十三五”更定位了港澳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。因此充分利用“供給側改革”,提升港區功能落實發展,是香港以及國家的共同利益。而如何充分運用該項改革措施投入建設,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:

 

 

發展創新行業 調整產業結構


       當前港區在產業結構調整上遭遇瓶頸,這也是國內經濟面臨的問題之一。目前國家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,但在發展的道路上,需要破除一些長期累積的矛盾和問題,主要集中為“四降一升”:經濟增速下降、工業品價格下降、實體企業盈利下降、財政收入增幅下降、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。這些結構性矛盾的存在需要得到及時解決,為社會的發展掃清障礙,實現經濟中高水準的增長。

 

       “供給側改革”自去年提出,就明確了十項工作重點。當中就包括調整產業結構,注重加減乘除並舉。今年的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推動新技術、新產業、新業態加快成長,做大高技術產業、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群,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。同時運用資訊網路等現代技術,改造提升傳統動能,使之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。而這一工作在港區的落實,應通過積極發展創新產業來實現。

香港原有產業較為單一,在經濟發展上同時存在制約因素。港區社會要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,也需通過“創新”落實。港區的優勢集中體現在知識、人才及制度上。港區可充分調動有關優勢,發展創新科技並刺激經濟增長。創新與創業相輔相成,港區創業者能夠利用國家在創新政策上的支持,加強與內地交流合作,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大有可為。

 

 

投入“一帶一路” 引領開放發展


       政府報告賦予“供給側改革”更大格局,提出了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、擴大國際產能合作的要求,同時更加注重落實高水準雙向開放,為國內結構性改革提供充分的外部支持。這正是港區強化優勢,打造獨特競爭力的另一個切入點。香港以工商業為主導,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商貿經驗及人脈網路,是引領發展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主力軍。這主要通過國家的“一帶一路”戰略、亞投行、金磚銀行、絲路基金等政策落實。

 

       “開放”作為國家過去幾十年來的發展政策,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。而香港連續22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,又享有“兩制”優勢,在國家落實“開放發展”理念的過程中能發揮更大的能動性。通過進一步挖掘潛力,充分調動港區在經貿、投資、基建、法律及專業服務上的功能,強化港區職能,從而提升香港在國家,甚至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。而“一帶一路”戰略連結海陸,為內外企業和資金“走進來”和“走出去”提供優勢平臺。香港扮演好“超級連絡人”的重要角色,並以此為基點強化在地理、經貿、服務上的優勢,必能脫穎而出,取得矚目成就。

 

 

深入西部地區 發揮平臺作用


       西部大開發近年來一直是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工作。隨著“一帶一路”戰略提出,加快長江經濟帶發展,引導外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,為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發揮積極作用。今年李克強總理更公佈了針對中西部區域落實的一批重大工程項目,包括基建、水利、能源、環保及生態建設專案,多項投資多箭齊發,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傾斜,釋放該地區的巨大內需潛力。

 

       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一月考察重慶時,提出要充分發揮重慶作為“一帶一路”西部開發區域,以及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點作用。香港可通過與有關支點城市建立深入的合作貿易關係,為中西部地區參與“一帶一路”戰略,建設內陸開放高地,發揮積極作用。可通過先行落實一批示範性先行專案,加強合作,為西部地區更大程度參與全球經濟提供有效平臺。

 

       近年來廣東自貿區的落實發展,為粵港兩區的合作開拓了新管道。香港可以此為模式,深入內陸區域,加強合作,為兩地經濟的騰飛發揮最大能動性。“供給側改革”同時大力扶持服務業,香港服務經濟占GDP比重高達90%,可利用CEPA制度優勢,優先分享內地服務經濟實現高速發展的機遇。另外不斷加強港澳經貿合作關係,強化港澳在關稅、貿易制度上的優勢,促進港澳之間的經濟融通和發展,進一步提升國家整體貿易和投資的開放及便利程度。

 

       落實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”,是貫徹“十三五”發展理念,全方位提升香港特別行政區功能的必要之舉。這不僅順應港區在產業結構調整上的需求,同時也回應港人在創新和發展上的訴求,為港區在國家發展大計中的角色進行精准定位。港區要實現經濟上的持續發展,更要牢牢把握國家的相關政策和優惠,以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”為工作核心,以“一國兩制”為基礎充分發揮優勢,用好國家對外“互聯互通”的政策,投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香港必定能夠在經濟上更上一層樓,達至共贏局面。

 

 

(3月10日大公報版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