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3日,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在港召開香港回歸20周年文史資料徵集工作座談會。十二屆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、李家祥、王國強、林淑儀、譚錦球、陳惠豐(駐會),中聯辦宣文部朱挺副部長出席會議。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陳惠豐(駐會)、葉小文分別講話,副主任譚錦球主持會議。
本會梁亮勝、鄭翔玲、丁午壽常務副會長,黃華康秘書長、張芯瑜副秘書長,文娛委員會鄺美雲主任,廣西自治區政協常委李君豪、貴州省政協常委魏鳳英、雲南省政協常委莊哲猛、寧波市政協常委徐鳴翔、王新友總幹事、邢文威高級秘書等參加了會議。
陳惠豐副主任簡要介紹了文史資料工作的特點、徵集香港回歸歷程文史資料的要求和相關工作安排。他說,人民政協開展文史資料工作,主要是通過組織政協委員及其所聯繫的社會各界人士,記述“親歷、親見、親聞”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,發揮“匡史書之誤、補檔案之缺、輔史學之證”的重要作用。
與會委員一致認為,香港回歸祖國近20年來,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下,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帶領香港各界人士,攻堅克難,砥礪奮進,充分發揮“一國兩制”的制度優勢,保持香港社會經濟政治大局穩定,推動各項事業向前發展,不斷取得新成就、新進步。實踐充分證明,“一國兩制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,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。港區政協委員有責任、有義務,把香港回歸近20年來,親歷、親見、親聞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記錄下來,更好地反映香港發展的歷史進程和鮮明特色,彰顯香港民眾昂揚奮進的創新創業精神,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積累豐富的資料,提供有益的借鑒。
葉小文副主任在總結講話中指出,港區政協委員廣泛聯繫香港社會各階層、各界別、各方面的人士,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,經歷了香港的風雲巨變,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時刻,為香港的繁榮、穩定和發展,做出了突出貢獻。同時,還努力為香港發展和國家發展凝聚共識,彙聚力量,在人民政協發展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。通過撰寫“三親”史料,可以進一步講清楚香港回歸以來的發展進步,講清楚回歸以來香港取得的巨大成就,記述闡釋香港發展進步的路徑、軌跡和原因,弘揚香港同胞的愛國愛港精神,激勵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中華兒女,為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,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
本次座談會由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、香港文史編輯委員會主辦。十一屆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施子清,香港文史編輯委員會委員、部分全國政協常委、全國政協委員及本會主要成員,共計40餘人出席會議。